-
北京如何提升利用外资质量 改革开放40年来,北京构筑了全方位、多层次、立体化的对外开放格局,外商投资规模持续扩大,发展质量不断提升,已成为支撑全市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强大动力。 一、现状特征 北京作为国家对外开放的重要窗口,经过40年历经四个发展阶段,已进入利用外商投资的量质齐升期。截至 2018 年,全市累计实际利用外资超过 1551 亿美元,占全国的7%,累计超过 165 个国家和地区的4.3 万家外商投资企业在京设立,占全国的4.6%。 (一)外商投资保持增长态势 2018年,全市新设立外资企业规模达到1639家,同比增长25.2%,占全市新增企业总量的10%,全市合同外资418.8亿美元,同比增长24.6%,实际利用外资全市实际利用外资173.1亿美元,保持了较高的增长水平。2019年上半年,全市新设外资企业788家,同比增长6.1%,吸收合同外资140.7亿美元,同比增长1.9%,实际利用外资92亿美元,同比增长3.2%,占全国实际利用外资总额的13%,位居全国第三,保持稳定增长态势。 (二)外商投资产业结构不断优化 2018年...
-
加快文商旅三大产业融合发展 促进北京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建设 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具有强大的消费引导和带动作用,是消费资源集聚地和消费市场制高点,在我国“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时期,培育建设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具有重要意义。按照商务部《关于培育建设国际消费中心城市的指导意见》(商运发〔2019〕309号)的任务要求,文商旅消费融合创新既是国际消费中心城市的重要表征,也是其培育建设的重要手段。 2021年7月,全国包括北京在内的五个城市已被国务院批准列为国际消费中心城市试点城市,8月,北京市即发布《北京培育建设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实施方案(2021—2025年)》,成为北京推进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建设的具体路线图和行动纲领。在北京培育建设国际消费中心城市的进程中,推动文商旅深度融合发展既是关键路径也是重要抓手。 一、文商旅产业融合发展的一般机理 文商旅三大产业既具有经济功能又兼具社会功能,在技术进步、业态迭代、需求增长等因素的驱动下,...
-
推进进京检查站改革 打通京津冀路网“堵点” 在前不久闭幕的全国两会上,全国政协委员连玉明提出的“撤销北三县进京检查站,将现有进京检查站东移至冀津交界处,方便进京通勤”议案建议。这是在年1月份北京两会上热议“进京检查站外迁”后再度引发社会热议。 据相关媒体报道,仅以距离北京天安门35公里的廊坊燕郊为例,“进京每天差不多堵车能堵2个小时,主要原因就是进京检查站对于进京车辆的检查比较耗时导致很多车拥堵,特殊时期更甚。”从当前进京检查的通行效率看,确实已成为京津冀路网的“堵点”。 北京是首都,首都的安全稳定再怎么强调都不过分。进京综检站承担公安安检、武警反恐、交管办证检查、环保尾气检测、超限超载6治理、动检检疫、木材运输检查等多部门联合执法功能,是首都综合治理的前沿阵地和重要载体,是首都安全维稳“护城河”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近两年的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中,进京综检站也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
-
数字文化产业的快速发展表现在两个方面——传统文化产业的数字化转型与升级,新兴数字文化产业化的扩张与提升。其发展的动因主要有四个方面。 一是文化政策引领。十九大报告首次出现“数字经济”后,国家及各地方的数字经济发展规划政策陆续出台,数字文化产业作为数字经济的版图,也密集出台的多项政策措施,2017 年和2019年,文旅部先后颁布了《关于推动数字文化产业创新发展的指导意见》和《关于推动数字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意见》,到今年5月份,中办、国办联合发布《关于推进实施国家文化数字化战略的意见》,第一次从国家层面提出的文化数字化战略是实现文化强国战略的重要步骤,政策引领下的数字文化产业发展步伐加快。 二是数字技术迭代。党的十八大以来,国家不遗余力地强化核心技术攻关,加大移动通信、集成电路、关键软件、大数据、人工智能等领域技术攻关力度,不论是5G、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人工智能、区块链等共性技术,还是超高清视频、虚拟现实、新型显示等与文化产业密切相关的专业技术都在近几年具有重大突...
-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对实施城市更新行动作出决策部署以来,全国很多省市政府已着力推进。我国大力度、全方位实施城市更新行动,具有三个“必然”。 城市更新是城镇化进程中的 必然选择 城市是伴随人类社会发展不断演变的生命体,当城镇化发展到一定阶段,环境污染、产业空心、交通拥堵等“城市病”就会随之出现,对城市空间资源重新调整配置,将城市中不适应现代化城市社会、经济、生态、文化发展的地区进行有计划的改建,将会使之重新发展和繁荣。 城市更新始终伴随着城镇化进程,是其后期的必然选择。进入城镇化后期阶段,发达国家纷纷开展了各具特色的城市更新实践,我国的广州、深圳、上海等较早进入城镇化后期的城市,也较早启动了城市更新,至今已形成相对健全的推进体系。 从我国城镇化进程看,自20世纪80年代起,我国开启了快速城镇化进程,分享了40年的城镇化红利。1980年至2020年间,我国城镇化率每年提升1%以上,2021年我国的城镇化率已达到64.7%,预计2030年将提升到70%左右,这意味着未来几年内,我国年均城镇化率...
-
在当前中美贸易战愈演愈烈的背景下,我国的内需型动力结构在不断强化。北京作为在全国率先进入消费驱动阶段的城市,更加强调消费在经济增长中的贡献。去年,北京市出台《国际消费枢纽城市建设行动计划(2018-2022年)》,进一步明确了北京建设国际消费中心城市的价值定位和主题任务,强调培育特色服务消费和新兴消费。 今年以来,北京制定了系列促进消费提升的计划与措施,年初市政府发布了《北京市扩大内需建立完善总消费政策促进体系工作方案》,提出加快研究制定旅游、文化、体育、健康、养老、家政、教育、信息等领域的促消费政策,3月份《北京市促进养老领域消费工作方案》(京民养老发〔2019〕43号)已发布,《关于进一步繁荣夜间经济促进消费增长的指导意见》及其他领域促进消费的政策也将陆续出台。在系列政策的刺激下,北京的消费呈现良好的态势。但是,北京的消费与巨大的资源优势及消费需求相比还存在一定差距,未来促进消费的措施除了在行业领域层面着手外,还需要结合消费的规律与趋势,在更根本的因素层面着力。 消费...
-
前不久召开的中央财经委员会第十一次会议,对全面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做出了战略部署,并强调重视其进程中的“实践创新、理论创新”。5月23日,国务院常务会议部署了包括“新开工一批水利特别是大型引水灌溉、交通、地下综合管廊等项目”在内的33项稳经济措施。5月25日发布的《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盘活存量资产扩大有效投资的意见》,也将规模较大、当前收益较好或增长潜力较大的基础设施项目资产作为盘活存量资产、扩大有效投资的重点领域之一。 可以预见,强化投资驱动、凸显综合效益特征的新一轮基础设施建设必将加快进程。基础设施有其标准的使用功能界定,谈到基础设施创新,往往都是模式、机制、技术等方面,鲜有提及功能创新。如何强化基础设施功能创新,是此轮基础设施建设“实践创新、理论创新”重要命题之一。 这就需要在推进新一轮基础设施建设中,以提升基础设施服务效能为关键,打破传统观念,探索设施功能的创新,优化标准规范体系,提升设施建设水平。 首先,通过合理拓展基础设施功能空...
-
博物馆是承载与传播文化的活载体,不同种类博物馆承担着不同的功能。如果说,历史主题博物馆承载与传播的是悠久文明古国的印记与文化,那么,当代主题博物馆承载与传播的就是与新时代同轨的新主题与新记忆。 日前中办、国办联合发布的《“十四五”文化发展规划》中,明确提出“统筹不同地域、层级、属性、类型博物馆发展”的任务。去年国家文物局《关于推进博物馆改革发展的指导意见》(文物博发〔2021〕16号)提出了“结合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教育,依托社会主义建设重大工程、重大项目、重要事件,推动建设一批反映党和国家建设成就的当代主题博物馆”的措施。建设当代主题博物馆正当其时。 从建设当代主题博物馆的时代发展背景看,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指导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改革开放和中国式现代化建设取得历史性成就。这些成就反映在了政治、经济、社会、科技、生态、文化、民主、法制、军事、外交等各个方面,在党史、新中国史、改...
-
7月8日当地时间上午十一点半,正在奈良街头发表演说的日本前首相安倍晋三,遭遇曾在日本海上自卫队服役的山上彻也枪击,当日下午五点,安倍抢救无效身亡。 在国际形势波诡云谲的当下,作为一名和中国打了较多交道的政治家,“安倍遇刺”事件毫无意外地登上各大传媒头条。在不到一天的时间里,持各种观点的文章、视频、话题、评论、互动信息铺天盖地,舆论持续发酵。 “安倍遇刺”事件从传播表达的形式上看,有直抒胸臆的,有含蓄隐晦的,有随心讲评的,有旁征博引的,有理性克制的,有博取眼球的,有自说自话的,有欲代表“上帝视角”的,有意击穿意见领袖的…… 在国内的舆论场上,安倍遇刺事件和我们虽有关但又无直接关联,虽敏感但又可以在一个相对较大的尺度上表达,因此,造就了今天如此多元化、多样化、多视角、多尺度的发酵舆论。“安倍遇刺”舆论可以说是当下传播“分子化”趋势的一个缩影与标本。 从传媒产业的发展趋势而言,产业研究者基本对传播“...
-
城市更新的北京实践 今年以来,北京加快推进城市更新工作,5月份发布《北京市城市更新专项规划》,6月份发布《北京市城市更新条例(征求意见稿)》,面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按照规划,未来北京城市更新推进的力度、速度、深度和热度将更大,将有力、有效地推动北京的城市高质量发展。 是什么——北京城市更新的内涵与外延 去年发布的《北京市人民政府关于实施城市更新行动的指导意见》(京政发〔2021〕10号)明确,“城市更新主要是指对城市建成区(规划基本实现地区)城市空间形态和城市功能的持续完善和优化调整,是小规模、渐进式、可持续的更新”。上述规划在完全沿用此概念基础上,又增加了“严控大拆大建,严守安全底线,严格生态保护,”的内容。 上述条例进一步明确了外延,确定北京城市更新的5大类12项内容,包括居住类、产业类、设施类、公共空间类和区域综合性城市更新等。去年发布的《北京市城市更新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