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资北京研究院:北京提升利用外资质量政策与路径

发布于: 2024-03-28 18:20
阅读: 13

北京如何提升利用外资质量

         

改革开放40年来,北京构筑了全方位、多层次、立体化的对外开放格局,外商投资规模持续扩大,发展质量不断提升,已成为支撑全市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强大动力。

一、现状特征

北京作为国家对外开放的重要窗口,经过40年历经四个发展阶段,已进入利用外商投资的量质齐升期。截至 2018 年,全市累计实际利用外资超过 1551 亿美元,占全国的7%,累计超过 165 个国家和地区的4.3 万家外商投资企业在京设立,占全国的4.6%。

(一)外商投资保持增长态势

2018年,全市新设立外资企业规模达到1639家,同比增长25.2%,占全市新增企业总量的10%,全市合同外资418.8亿美元,同比增长24.6%,实际利用外资全市实际利用外资173.1亿美元,保持了较高的增长水平。2019年上半年,全市新设外资企业788家,同比增长6.1%,吸收合同外资140.7亿美元,同比增长1.9%,实际利用外资92亿美元,同比增长3.2%,占全国实际利用外资总额的13%,位居全国第三,保持稳定增长态势。

(二)外商投资产业结构不断优化

2018年,全市服务业新设立企业1565家,实际利用外资148.6亿美元,分别占比95.5%和85.8%,服务业成为外商投资的主要领域。从其内部结构看,2018年新设高技术外资服务企业833家,同比增长31.2%,占全市新设服务业外资企业的53.2%,实际利用外资68.9亿美元,同比增长75.4%,占全市服务业实际利用外资的40%;商务服务业实际利用外资27.14亿美元,同比增长18.2%;金融服务业实际利用外资达9.21亿美元,同比增长171.1%,引进外资的高精尖经济结构特征鲜明。

(三)外商投资区域相对集中

从全市外商投资的区域分布看,2018年海淀区、朝阳区和顺义区实际利用外资分别为79.1亿美元、39.75亿美元和16.6亿美元,三个区域实际利用外资总额占全市的比重已达到78%,成为吸引外商投资的主要区域。从各区域外商投资的增速看,2018年在吸引外商投资的三个主要区域中,海淀区和顺义区的实际利用外资额实现放量增长,分别同比增长217.6%和78.6%。

(四)外商投资主要来自香港地区

2018年,中国香港实际利用外资达到124.99亿美元,占全市实际利用外资比重76.6%。自2014年以来,中国香港一直占据外资来源地首位,年均占比超过70%以上,年均增速21.32%。百慕大、开曼群岛位列香港之后,2018年全市来自百慕大、开曼群岛的实际利用外资分别为13.1亿美元和5.9亿美元。来自韩国、美国的实际利用外资增长最快,2018年两国的实际利用外资分别为5.78亿美元和3.49亿美元,同比增长81.4%和148.6%。

(五)外商投资形式呈现多元化

2018年,北京市外商独资企业总量1100家,同比增长25.1%,实际利用外资113.69亿美元,同比下降48.2%,比重从2014年77.9%下降到65.7%;外商投资股份制企业15家,同比增长114.3%,实际利用外资27.1亿美元,同比增长855%;中外合资企业518家,同比增长24.5%,实际利用外资31.2亿美元,同比增长55.3%;中外合作企业6家,同比下降14.3%,实际利用外资1.14亿美元,同比增长34.8%。

 

二、存在问题

经过多年发展,北京利用外商投资成效显著,但与作为国家综合性门户城市的资源条件及优势相比,与强化四个中心功能以及建设国家服务业扩大开放综合试点城市要求相比,仍有不足。

(一)外资规模和水平仍待提升

2018年北京市实际利用外资同比下降28.9%,2019年上半年实际利用外资仅增长3.2%,未来增长压力较大。从与上海的比较看,在2017年北京市实际利用外资已大幅反超上海的形势下,2018年就已与上海基本持平,但服务业实际利用外资额比上海少了6亿美元,2019年上半年,上海实际利用外资规模又反超北京,总体来看,北京利用外资的规模及水平均有待提升。

(二)过于单一外资来源地存在引资风险

自“十二五”以来,中国香港实际利用外资额从2011年占全市比重的46%上升至2018年的72.2%,由于香港问题持续升华,香港对内地投资可能会受到一定程度的影响。另外,来自“避税天堂”的百慕大、开曼群岛、英属维尔京群岛等地区多年以来实际利用外资额2018年比重超过13%,但这些区域外商投资存在质量不高、监管难度大等问题。同时,伴随着全球直接利用外资规模的收紧,相对投资质量较高的发达国家跨国企业外资回流现象增多,加大了北京对发达国家外商投资的吸引难度。

(三)利用外资的产业结构仍需优化

2018年服务业实际利用外资同比下降32.2%,出现下滑拐点,从服务业内部结构看,信息服务业外商投资下降超过65.7%,服务业利用外资水平亟待提升。从外商投资的外部环境看,拥有较多核心技术的发达国家已经开始在知识产权、科技金融、重大科研技术项目等方面加大了对外投资的审核和限制力度,对外资流向高精尖产业带来一定挑战。

(四)外商投资的区域布局仍需调整

各区外商投资的规模差距较大,外商投资对全市经济发展的整体支撑带动能力还有待提升。城市副中心作为服务业综合开放试点城市先导区,天竺综合保税区、大兴国际机场保税区作为首都“一北一南”两大开放引擎,石景山“侨梦苑”作为国家级的侨商企业聚集区,其发展也亟待符合功能定位的优质外资企业及项目入驻,“三城一区”等重点园区也亟待通过引进高质量外资推动其发展。

 

三、对策建议

在国家持续扩大开放背景下,北京需立足四个中心定位,发挥国家综合性门户城市及服务业扩大开放综合试点城市优势,提升利用外资质量,为区域注入可持续的发展动力,助力国家开放型经济新体制构建。

(一)持续扩大全市外商有效投资规模

提升北京作为跨国公司地区总部和高端产业投资的首选地和集聚地的区域形象,围绕高精尖产业的产业链、创新链、价值链,围绕服务业开放重点领域,积极吸引优质外商投资。研究制定促进驻京外资企业再投资专项政策,探索适度放宽驻京外资企业再投资鼓励类产业项目的经营期限制,落实再投资退税等政策,促进驻京外资企业再投资。建立北京市并购企业及项目信息库,以市场化原则依法有序推进外商投资开展市场化并购,促进QFII及RQFII依法投资北京主板、新三板等上市企业,引导外商投资开展市场化并购及投资 建立完善重大外商投资项目审批绿色通道,健全重大外资项目服务机制,推动重大外资项目加快落地。

(二)不断优化利用外商投资来源结构

完善新形势下京港合作机制,瞄准香港重点企业的避险投资,聚焦与北京高精尖产业体系匹配的投资项目,发挥好京港洽谈会作用,稳定香港地区在京的外商投资规模。用足冬奥会筹办及相关主场外交活动优势,强化发达国家招商引资渠道建设,支持在发达国家的优秀中资海外企业返程投资。深入落实“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投资贸易便利化措施,加大沿线国家招商引资力度,加强国际产能合作,进一步提升“一带一路”国家的外商投资比重。在保护外商投资合法权益基础上,加强居民身份认定审核力度,落实好国家相关转让定价法规等反避税措施,加强“避税天堂”区域外商投资税务行政管理,防范外商投资的避税行为。 

(三)不断优化利用外商投资的产业结构

进一步探索放宽服务业相关领域的准入措施,发挥“京交会”等平台引资功能,加大服务业开放重点领域外资引进力度;完善管理体系与机制,全面加强服务业外商投资的政治、社会、信息、文化、金融安全管理。制定外商投资高精尖产业行动计划,推动外资企业供应链重组、产业链重构和价值链重塑。发挥外资企业的投资建设及管理运营优势,支持其依法依规参与基础设施和公用事业项目建设运营,提升城市建设水平。探索建立涵盖投资强度、纳税贡献、创新能力、品牌价值、发展潜力等方面的外资评价机制,提升劳动密集型及资源密集型产业的外商投资水平。

(四)不断优化利用外商投资的区域分布

探索海淀区放宽“新经济”市场外资准入机制,强化全国科技创新中心核心区建设,探索朝阳区进一步开放高端商务、金融、文化等重点领域举措,强化开放型经济体系。加大东城、西城的高端服务业外商投资引进力度,推动区域功能优化升级。加快石景山“侨梦苑”优质侨商侨资侨智资源集聚,推进城市副中心引进符合功能定位的外商投资,加快服务业扩大开放综合试点开放先导区建设。探索放宽新城及郊区再投资注册资本限制及给以外商投资企业待遇的政策,建立全市外资招商统筹服务平台及机制,提高新城及郊区的外商投资规模。加大天竺保税区、大兴机场保税区外商投资力度,推进开放门户平台建设;充分赋予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投资管理权限,进一步扩大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外资管理权限,加快国际化高端创新要素聚集。

(五)持续提升利用外商投资的区域引力

探索建立外资企业服务专员制度,进一步建立完善外商知识产权保护、产业政策补贴等精准服务机制,为外商投资创造更加优越的营商环境。加快推进国际人才社区建设,打造符合国情和国际通行商业规则、文化和语言的城市服务体系,完善国际教育、国际医疗、国际人才公寓等生活配套,打造多元文化交融的国际化城市文化、商业空间,全方位营造类海外环境。探索长臂管理的本外币跨境流动实时动态监测监控机制,完善外商投资安全审查制度建设,完善外商投资管理信用信息系统,完善外商投资企业外汇管理体系,推进“数字外管”和“安全外管”建设,规范在京外资企业商业行为。

本文完成于2019年12月25日

 

(投资北京研究院 王玥 李道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