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动进京检查站改革

发布于: 2024-03-28 18:16
阅读: 19

推进进京检查站改革

 打通京津冀路网“堵点”

   在前不久闭幕的全国两会上,全国政协委员连玉明提出的“撤销北三县进京检查站,将现有进京检查站东移至冀津交界处,方便进京通勤”议案建议。这是在年1月份北京两会上热议“进京检查站外迁”后再度引发社会热议。

   据相关媒体报道,仅以距离北京天安门35公里的廊坊燕郊为例,“进京每天差不多堵车能堵2个小时,主要原因就是进京检查站对于进京车辆的检查比较耗时导致很多车拥堵,特殊时期更甚。”从当前进京检查的通行效率看,确实已成为京津冀路网的“堵点”。

   北京是首都,首都的安全稳定再怎么强调都不过分。进京综检站承担公安安检、武警反恐、交管办证检查、环保尾气检测、超限超载6治理、动检检疫、木材运输检查等多部门联合执法功能,是首都综合治理的前沿阵地和重要载体,是首都安全维稳“护城河”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近两年的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中,进京综检站也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京津冀协同发展规划纲要》规划纲要中提出构建“完善便捷通畅公路交通网”目标,八年来,京津冀交通一体化“四纵四横一环”综合运输大通道基本形成,但是由于进京综检站的设置,公路路网的交通形成了“便而不捷、通而不畅”的局面,使京津冀交通一体化的效应打了折扣。

   今年3月份,北京市发布了构建现代化首都都市圈重点任务落实工作方案,提出“加强对‘通勤圈’‘功能圈’‘产业圈’任务统筹实施,确保各领域协同发展工作向构建现代化首都都市圈聚焦并有机衔接”。首都圈建设将可望强化“通勤圈”的产业发展腹地功能,可望精准化、高效化地推进“功能圈”“产业圈”的产业深度协同,进而带动整个京津冀的产业协同加速与深化。但这需要人、物等要素在京津冀范围内便捷、通畅的流动为前提。

   从“通勤圈”的打造看,环京地区具有庞大的进京人口规模及相应的公路交通通勤需求,而当前进京综检站的设置,严重影响了通过公路路网通勤的效率。若放大到“功能圈”和“产业圈”看,“京津冀区域总人口1.1亿,通勤人数约5700万,跨行政区的通勤人口占比2%,这其中有80%的通勤与北京有关,即超过90万京津冀人口每天需要进京或离京工作。”进京综检站对人、物等要素流动形成的过长进京时间成本,会在很大程度上消耗北京企业在津冀投资与协作发展的意愿及效率,也会影响津冀两地企业与北京企业的协作与拓展。

 

   如何才能既要发挥进京综检站作用守护好首都安全稳定,又要解决京津冀公路路网交通“便而不捷、通而不畅”的问题?在能够保障首都安全维稳的前提下,是否可以再深入探索研究进京综检站大尺度的改革思路与举措,以更好地解决京津冀路网交通“便而不捷、通而不畅”的问题?

   比如,是否打破“一亩三分地”的思维,深化京津冀综治工作常态化协同的机制,三地联手加大“通勤圈”内的安全排查与管理,在此基础上将进京综检站全部外移到“通勤圈”外围边界,结合各高速、公路的流量实际并按照“适度超前、适量冗余”原则,广建检查通道,并新建物理隔离与数字管控防线。同时,推进智慧警务建设,改进检查方式,提高检查效率,力争京津冀进京车辆每辆次进京综检平均时长不超过5分钟,京津冀区域外车辆每两次进京综检平均时长不超过10分钟。

   再比如,在河北廊坊北三县检查站外迁基础上,改造如京津、京沪、京开、京台、京港澳、京藏等通行效率较低的高速公路及部分进京主干道进京综检站点,再修建不低于现状检查通道规模的非通勤车量检查站点,现状检查站点和通道改造成为通勤车辆及京津冀车辆专用通道,利用好在此次疫情背景下各站点建立的通勤人员数据库,大幅改进通勤车辆的检查手段,大幅提升通勤车辆效率。

   当然,由于进京综合检查工作的复杂性,还需要更多倾听专家、学者的建议,理出切实可行的办法,深入推进进京综检站改革,改变京津冀路网交通“便而不捷、通而不畅”的问题,优化京津冀协同发展软环境,助推京津冀产业协同走向更纵深、更广博的格局,使京津冀区域经济发展再迈上新台阶。

本文写于2022年3月9日

 

(作者:投资北京研究院常务副院长 李道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