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文化产业发展存在四大动因与四大趋势

发布于: 2024-03-28 18:16
阅读: 9

   数字文化产业的快速发展表现在两个方面——传统文化产业的数字化转型与升级,新兴数字文化产业化的扩张与提升。其发展的动因主要有四个方面。

一是文化政策引领。十九大报告首次出现“数字经济”后,国家及各地方的数字经济发展规划政策陆续出台,数字文化产业作为数字经济的版图,也密集出台的多项政策措施,2017 年和2019年,文旅部先后颁布了《关于推动数字文化产业创新发展的指导意见》和《关于推动数字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意见》,到今年5月份,中办、国办联合发布《关于推进实施国家文化数字化战略的意见》,第一次从国家层面提出的文化数字化战略是实现文化强国战略的重要步骤,政策引领下的数字文化产业发展步伐加快。

二是数字技术迭代。党的十八大以来,国家不遗余力地强化核心技术攻关,加大移动通信、集成电路、关键软件、大数据、人工智能等领域技术攻关力度,不论是5G、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人工智能、区块链等共性技术,还是超高清视频、虚拟现实、新型显示等与文化产业密切相关的专业技术都在近几年具有重大突破,实现了技术迭代,为数字文化产业发展提供了关键的技术支撑。

三是消费需求刺激。数字文化产业发展的根本动力源于其消费规模提升与模式重塑。一方面,“屏端”数字文化产品的消费模式盛行,截至2021年底,我国网民数量已达到10.3亿人,据《2021中国网络视听发展研究报告》数据显示,截至到2021年3月,中国手机网民平均每天上网时长达6.33小时,比2018年又多出了39分钟,其中仅短视频人均单日使用时长已超过2小时,预计2022年,手机网民上网时长还会增加。另一方面,随着居民收入的提高,文化教育支出比重在逐步提升,而数字文化产品消费支出占比快速提高;从全球来看,2018年全球家庭娱乐消费支出达到557亿美元,其中数字家庭娱乐相比2014年增长了170%,其中在线视频服务的订阅量增加到 6.133亿,比 2017增长了 27%, 89% 的互联网用户通过流媒体点播音乐。数字文化产品消费规模及模式变化,刺激了数字文化产业发展。

四是产业形态演进。数字文化产业基本按照两条路径在发展,一条是完全基于数字技术和互联网架构所形成的数字文化业态,如网游、在线影音、在线阅读、短视频等,这类业态在技术、政策、需求等因素影响下,自身也在技术创新、产品创意、商业模式、业态升级等方面进入加速发展的新周期。另一条路径是传统文化产业的数字化转型与升级,虽然如文化演艺、广播影视、新闻出版、广告会展、创意设计等产业数字化进程有差异,但总体而言, 数字技术已经加快在传统文化产业各细分业态中、各环节的应用,传统文化产业的数字化已具有雏形和底色。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21年,数字文化新业态特征较为明显的16个行业小类实现营业收入39623亿元,约占数字经济8.8%的比重,比上年增长18.9%,两年平均增长20.5%。

 

从数字文化产业发展的趋势看,

一是前瞻布局、因势利导与因地制宜的系统性政策力度更大。在文化数字化上升到国家战略后,可以预见,各区域、各行业领域、各环节的细化促进政策供给会更加丰富,政策的驱动力会更大力度地释放。

二是集群式数字技术创新及应用尺度、深度与广度更强。随着科技强国战略实施推进与文化科技融合进程加快,支撑数字文化产业发展的底层共性技术、关键核心技术、应用技术都必将将有较大的突破与较广泛的应用,技术要素的驱动力会更强。

三是数字文化贸易及数字文化消费将持续调整、扩张与升级。随着积极主动开放战略的推进,开放型经济体系的不断完善,数字文化贸易市场主体活力将进一步激发,贸易模式将不断创新,其规模必将稳步增长、结构必将持续优化;同时,随着搜索技术和推荐系统的智能化,以及在线免费分享与社交,数字文化产业用户的消费空间得到了进一步的拓展。

四是数字文化产业形态加速全方位、全链条与全体系的演进及升级。数字平台模式颠覆了文化产业的传统范式,未来以数字平台为支撑的数字文化产业发展模式将有越来越抢眼的表现,在政策、技术、需求等多层动因影响下,传统文化产业数字化及新兴数字文化业态的产业化进程会更快,数字文化产业将迎来体系化的升级与跃迁。

本文写于2022年9月8日

(作者:投资北京研究院常务副院长 李道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