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北京如何提升利用外资质量 改革开放40年来,北京构筑了全方位、多层次、立体化的对外开放格局,外商投资规模持续扩大,发展质量不断提升,已成为支撑全市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强大动力。 一、现状特征 北京作为国家对外开放的重要窗口,经过40年历经四个发展阶段,已进入利用外商投资的量质齐升期。截至 2018 年,全市累计实际利用外资超过 1551 亿美元,占全国的7%,累计超过 165 个国家和地区的4.3 万家外商投资企业在京设立,占全国的4.6%。 (一)外商投资保持增长态势 2018年,全市新设立外资企业规模达到1639家,同比增长25.2%,占全市新增企业总量的10%,全市合同外资418.8亿美元,同比增长24.6%,实际利用外资全市实际利用外资173.1亿美元,保持了较高的增长水平。2019年上半年,全市新设外资企业788家,同比增长6.1%,吸收合同外资140.7亿美元,同比增长1.9%,实际利用外资92亿美元,同比增长3.2%,占全国实际利用外资总额的13%,位居全国第三,保持稳定增长态势。 (二)外商投资产业结构不断优化 2018年...
-
加快文商旅三大产业融合发展 促进北京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建设 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具有强大的消费引导和带动作用,是消费资源集聚地和消费市场制高点,在我国“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时期,培育建设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具有重要意义。按照商务部《关于培育建设国际消费中心城市的指导意见》(商运发〔2019〕309号)的任务要求,文商旅消费融合创新既是国际消费中心城市的重要表征,也是其培育建设的重要手段。 2021年7月,全国包括北京在内的五个城市已被国务院批准列为国际消费中心城市试点城市,8月,北京市即发布《北京培育建设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实施方案(2021—2025年)》,成为北京推进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建设的具体路线图和行动纲领。在北京培育建设国际消费中心城市的进程中,推动文商旅深度融合发展既是关键路径也是重要抓手。 一、文商旅产业融合发展的一般机理 文商旅三大产业既具有经济功能又兼具社会功能,在技术进步、业态迭代、需求增长等因素的驱动下,...
-
推进进京检查站改革 打通京津冀路网“堵点” 在前不久闭幕的全国两会上,全国政协委员连玉明提出的“撤销北三县进京检查站,将现有进京检查站东移至冀津交界处,方便进京通勤”议案建议。这是在年1月份北京两会上热议“进京检查站外迁”后再度引发社会热议。 据相关媒体报道,仅以距离北京天安门35公里的廊坊燕郊为例,“进京每天差不多堵车能堵2个小时,主要原因就是进京检查站对于进京车辆的检查比较耗时导致很多车拥堵,特殊时期更甚。”从当前进京检查的通行效率看,确实已成为京津冀路网的“堵点”。 北京是首都,首都的安全稳定再怎么强调都不过分。进京综检站承担公安安检、武警反恐、交管办证检查、环保尾气检测、超限超载6治理、动检检疫、木材运输检查等多部门联合执法功能,是首都综合治理的前沿阵地和重要载体,是首都安全维稳“护城河”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近两年的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中,进京综检站也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
-
数字文化产业的快速发展表现在两个方面——传统文化产业的数字化转型与升级,新兴数字文化产业化的扩张与提升。其发展的动因主要有四个方面。 一是文化政策引领。十九大报告首次出现“数字经济”后,国家及各地方的数字经济发展规划政策陆续出台,数字文化产业作为数字经济的版图,也密集出台的多项政策措施,2017 年和2019年,文旅部先后颁布了《关于推动数字文化产业创新发展的指导意见》和《关于推动数字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意见》,到今年5月份,中办、国办联合发布《关于推进实施国家文化数字化战略的意见》,第一次从国家层面提出的文化数字化战略是实现文化强国战略的重要步骤,政策引领下的数字文化产业发展步伐加快。 二是数字技术迭代。党的十八大以来,国家不遗余力地强化核心技术攻关,加大移动通信、集成电路、关键软件、大数据、人工智能等领域技术攻关力度,不论是5G、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人工智能、区块链等共性技术,还是超高清视频、虚拟现实、新型显示等与文化产业密切相关的专业技术都在近几年具有重大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