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4-03-19
    临空经济区作为区域经济的独特形态,以大型机场为核心,是城市经济和航空产业在空间上的交集。截至目前,全国235个运输机场中,规划建设了70个临空经济区,其中37个千万级旅客吞吐量的大型机场全部规划建设了临空经济区。北京是我国临空经济的肇兴之地和持续引领的龙头。2004年临空经济作为一个崭新概念首次在北京顺义提出并获得广泛认可。目前,首都国际机场年旅客吞吐量突破一亿人次,临空经济区已获批为国家级临空经济示范区;大兴国际机场通航在即,临空经济区和“五纵两横”综合交通体系同步加快推进。北京“一市两场”的双枢纽格局将正式形成。两大机场的合理分工是临空经济区协同发展的根本前提,对北京市推动“四个中心”建设具有重要意义。而且,首都机场临空经济区转型升级、大兴机场临空经济区跨区域建设,以及两大临空经济区之间的协同发展,对全国其他临空经济区发展有普适而重要的参考价值。...
  • 2024-03-19
    弹指一挥间,京津冀协同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已逾10年,并取得了显著成效。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京津冀进入到滚石上山、爬坡过坎、攻坚克难的关键阶段,需要下更大气力推进工作。笔者结合新形势新要求,探讨提出京津冀协同发展的一些思考与建议,供各界参考。
  • 2024-03-19
    京津冀地区人口、资源、环境之间的矛盾突出,京津冀三地人均水资源量分别为全国人均水资源量的1/20、1/13和1/7。相对于其他地区,京津冀地区能源结构是典型的以煤炭为主的区域,特别是河北,更是煤炭消费大省,煤炭占其能源消费总量的88%,高于全国平均水平近20个百分点。在碳达峰、碳中和“双碳目标”背景下,区域能源结构低碳转型和绿色发展更加迫切。尤其近期各地“拉闸限电”,对能源资源对外依赖度较高的北京市冲击更大。  ...
  • 2024-03-19
    当前,我国经济正处在转变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转换增长动力的攻关期,经济发展前景向好,但也面临着结构性、体制性、周期性问题相互交织所带来的困难和挑战,加上新冠肺炎疫情冲击,目前经济运行面临较大压力。鉴于此,我国需要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建立国内有效的需求体系,并以“一带一路”倡议为重要突破口,坚持深化开放,拓展多元化的国际市场,加快形成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培育新形势下我国参与国际合作和竞争新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