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勤管理-国有企业改革的深水区

发布于: 2024-03-19 14:01
阅读: 255

当前,我国发展环境面临深刻复杂变化,经济发展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国有企业提质增效、转型升级已然成为中国经济发展和深化改革的重要命题。后勤保障是各企业主营业务正常运行不可或缺的一环,但管理上往往不受重视,存在许多管理漏洞和风险,在国企改革的深水区,后勤管理改革逐渐成为焦点和难点。

 

国企后勤管理的现状特征

 

后勤管理是企业日常运营的基本支撑业务,由于历史原因,大中型组织的后勤服务纷繁复杂,普遍存在“乱、散、弱”的问题。

 


图1  投资北京后勤管理咨询专业研究团队

 

后勤服务体系“乱”。油气田、工程、采矿等企业往往由于历史原因,多个分支机构的后勤硬件条件差别大,后勤服务由多个物业方提供,服务质量参差不齐,后勤管理部门、用户单位和后勤服务商权责不清,直接影响后勤管理效率。后勤组织方式“散”。对于经历了多次重组整合的大中型企业,各所属单位的后勤保障相对独立,分散购买后勤服务及物资,导致管理难度高、共享程度低、利用效率低。后勤管理部门 “弱”。后勤管理部门一般被定位成后台保障部门或成本支出部门,长期依存于单位的核心业务,人力资源匮乏。后勤“节流”效果易被忽视,后勤管理部门难出业绩,却容易受到员工抱怨或投诉。

 

构建后勤管理体系的必要性

 

后勤改革是高质量发展的必由路径。国家提出国有企业要通过改革创新,走在高质量发展前列,构建后勤管理体系能提高后勤资源利用效率,降低管理成本,规范管理秩序,提高服务质量,是加快后勤管理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举措。

 


图2  投资北京近年在后勤管理咨询取得的成绩

 

后勤管理体系是防范腐败风险的重要抓手。后勤管理涉及范围广、业务条线多、日常采购金额大,如果职责划分不明确、制度不严格、流程不合理、标准不统一,容易滋生腐败问题。近些年一些企业后勤腐败案件时有发生,严重损害了政府、企事业单位的利益,后勤领域必然是反腐重点。后勤高质量发展是提高员工满意度的有效举措。后勤服务关系组织中每位员工的切身利益,后勤高质量发展能提高后勤服务品质,改善职工的生产生活条件,提高员工幸福感和归属感,是机关和企业关爱员工的具体体现。

 

哪些企业需要建立后勤管理体系

 

投资北京国际有限公司通过服务中石油集团、市发展改革委等多家政府、央企、国企客户,总结出了一套规范、高效、实用的后勤管理体系,适用于大中型规模、后勤分支机构多、经历过整合重组的政府机关、企事业单位,尤其是后勤服务领域繁杂、服务标准不统一、想提升员工后勤服务满意度的单位具有显著的成效。

 

图3  后勤集中管理体系框架图

 

经研究发现,企业通过构建后勤集中管理体系,逐步推动后勤管理由分散管理向集中管理方向发展,是企业后勤改革的总体趋势。一是后勤服务和物资采购集约化,提升采购议价能力,降低采购成本;二是后勤制度和流程管理规范化。消除管理模糊地带,提高管理效率;三是后勤服务窗口和团队专业化。建立统一服务窗口,提升专业程度;四是后勤信息和业务管理精细化。体系融合数字后勤,提高服务品质。

 

图4  后勤集中管理体系发展方向

 

如何搭建后勤集中管理体系

 

后勤服务保障涉及领域广泛、业务繁琐复杂、管理提升困难,企业往往需要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来管理和运营生产后勤服务保障业务,需要通过以下步骤搭建后勤集中管理体系。

 

1.理清后勤各方业务关系在机关或企业总部的统筹协调下,后勤管理部门是后勤管理者,一般负责招标优选服务商,规范标准流程,监督服务质量,考核和培育服务商;各所属单位是用户在接受后勤服务时评价服务质量,提出合理建议;服务商是执行者,主要提供优质服务,反馈整改提升。2.明确后勤各方权责划分明确各方在人、财、物等关键资源调配、服务过程关键环节、重大事项处理上的权责划分。例如,新疆油田后勤业务包括员工餐饮、住宿、物业、安保、绿化、公车管理等多项业务,通过使用权责划分矩阵表,明确各业务在招投标、后勤服务执行、服务质量考核、投诉处理等各环节的权责,才能有效分工合作。3.完善后勤管理制度规范为了规范后勤管理秩序,需全面梳理了原有后勤管理制度,重新编制或优化各专项管理制度。站在全局角度规范后勤管理行为,新增缺失制度弥补后勤管理漏洞,合并统一同类或重复的管理制度,最大限度提高管理制度的通用性。4.优化后勤服务管控流程与内控体系相衔接,全面梳理后勤管理所涉及的关键业务流程,合理授权,优化审批冗余环节,强化关键风险控制节点,形成一套规范度高、操作性强、管理效率高、风控面全的生产后勤管理流程。

 

图5  投资北京标杆项目-新疆油田陆梁作业区后勤基地

 

5.建立分级后勤管理标准针对服务对象功能、硬件设施不同,将管理标准分为科研、办公、基地、特殊功能用房等类别,每个类别划分1-3个标准层级,用户单位可根据实际情况与自身需求,采购不同的后勤管理标准。6.健全后勤质量考核机制一是定期开展用户满意度调查,有效实施激励与约束后勤服务商;二是对服务商服务质量进行现场检查、季度考核和年度管理体系评价,将考核评价结果作为费用支付、服务商准入的重要依据,促进其优胜劣汰;三是保证监督考核执行到位,监督业务管理工作是否按照计划和内部控制需要及时有效开展。7.灵活优化后勤管理组织大型企业的后勤业务复杂,例如中石油集团的下属单位,有的单位集中、业务规模较大,有的单位业务规模较小、区位偏远独立或服务对象特殊,各单位需坚持条块结合,因地制宜确定生产后勤业务管理运行模式,灵活采用专业条线管理架构或区域一体化管理架构,提高组织的运行效率。

 

如何实施推广后勤集中管理体系

 

为了保障后勤集中管理体系有序顺利实施,企业需分步实施后勤集中管理,形成动态闭环优化机制。第一步,分期逐层宣贯培训,奠定体系运行基础;第二步,重视试点实施探索,对比原有管理模式,磨合优化体系;第三步,逐步实施区域推广,不断完善体系内容。

 

图6  投资北京管理咨询项目-新疆油田后勤标准化展示

 

后勤集中管理体系的预期效果

 

通过实施后勤集中管理体系,企业一般可达到以下成效:一是后勤管理效率逐步提升。后勤自有管理人员数量大幅降低、采购效率提升;二是后勤服务品质逐步提高,后勤软硬件资源实现共享;三是后勤成本负担逐步降低,后勤物资和服务的采购成本预计节约20%以上,后勤保障成本结构优化,人员管理成本逐年降低。

 

(作者:投资北京研究院 高级研究员 伍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