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市高端科技人才在子女教育方面呈现“五个优先”的需求特征

发布于: 2024-04-02 17:29
阅读: 8

全国科技创新中心是北京城市战略定位之一。建设全国科技创新中心,是党中央、国务院交给北京的重大历史使命,也是北京服务创新型国家和世界科技强国建设的重大历史机遇。为满足“十四五”时期高精尖产业的发展需求、产业升级和创新发展,吸引高层次、复合型、研究型的高端科技人才尤为重要。

 

调查发现,在公共服务配套设施中,高端科技人才对于教育配套最为重视和关注,深入研究挖掘和提炼总结高端科技人才对教育的需求重点,在优化教育资源配置中掌握主动,超前布局,打造优质教育品牌,教育资源规划可转化形成吸引高端科技人才落户的核心吸引力。

 

高端科技人才在子女教育方面呈现“五个优先”的需求特征:

 

一是优先配套优质教育资源。吸引高端科技人才落户的关键因素中,排名前三位的分别是子女教育(提及率23.1%)、住房待遇(19.4%)和未来发展前景(11.7%),如果这些因素的相关待遇可得到满足,91.3%的被访者表示有落户科学城的意愿,公共服务配套设施中,高端科技人才对于教育配套最为重视和关注,优先配套优质教育资源可成为吸引人才落户的核心竞争力之一。

 

二是优先配套基础和学前教育。高端科技人才以30-40岁中青年为主,8成以上有子女,23.8%的子女目前未上幼儿园,31.0%处于学前教育阶段,35.7%处于小学阶段,7.1%处于初中阶段,2.4%处于高中阶段。因此未来高端科技人才子女就学的需求可能将主要集中在小学和初中段,应优先部署相应教育配套,学前教育需求也应重点关注。

 

三是优先配套知名教育品牌和高质量办学主体。高端科技人才为子女选择学校时,首要考虑的因素是学校品牌和知名度(提及率61.2%);其次是办学经验与资质(提及率57.1%);第三位是升学率与升学服务(提及率28.6%)。高端科技人才为子女择校时有较为显著的“名校情节”,他们的认知中,名校的光环在一定意义上等同于优质的教育,除硬件外,学校的理念和学风、老师和同学的素质、未来升学的服务衔接都是高端人才看重名校资质的重要原因。

 

四是优先配套综合素质培养课程体系。高端科技人才希望子女在学校掌握的技能中,外语、体育运动和计算机网络的提及率排在前三位,其他提及率较高的还有演讲、乐器演奏和绘画等。可见,高端科技人才对子女在语言能力、运动、人文和科技素养方面的培养尤为关注。

 

五是优先配套多元、国际、特色化教学内容。高端科技人才描述了他们理想中子女就学的环境:教师配备方面,年龄在30-40岁之间,硕士以上学历,从业5年以上。学校资源配置方面,班级人数在30人以内,采用中英双语教学,特色课程和社团类型主要覆盖艺术、体育、辩论演讲、计算机、科学和哲学等门类,硬件设施希望配备有食堂、体育馆、兴趣实验室等。学校规划建设及配套政策方面,一是希望能够采用名校办分校;二是希望可提供小学、中学一体化教育资源;三是希望有适量兴趣专业课程,最好与科研院所资源对接,设置人才子女专班教学;四是希望在教学中对接国际资源,培养学生的国际视野等。国际教育资源方面,有近三成国际教育资源需求,出国读书首选地是美国,金融和理工是首选专业方向。

 

为满足高端科技人才的子女教育需求,为高科技人才子女提供精品优质教育,我们建议采取以下措施:

 

一是全面加强优质教育资源供给。根据各区发展规划,科学预测高端科技人才密集区域的学龄人口增量和结构,按需精准协调和配置各学龄段优质教育资源,一方面通过规划新建和改造提升那,多途径扩大基础教育学位供给;另一方面关注落实学前教育普惠发展保障制度,重点解决中青年高科技人才子女“入园难”问题;此外,积极探索高等教育与基础教育办学管理机制融合,借力部分大学教育资源,通过成立共建学校,扩大优质教育资源覆盖面,同时深化一体化办学改革,实现从幼儿园到高中的全阶段教育,全面解决高端科技人才随迁子女就学的后顾之忧。

 

二是推进教育资源侧重布局。在重点功能产业区和人才聚集区,锚定高端科技人才对子女教育的需求偏向个性化、国际化、精英化的特点,办学理念要高度契合高端科技人才对子女教育的需求:一方面,学位需要定位中高端教育需求,结合实际用地资源情况,以开放式的办学思维、国际化的办学理念,采用名校办分校和集团化办学等模式,引进打造一批特色精品优质校,打造区域内教育高地;另一方面,鼓励区域联盟建设,通过指导构建管理制度、优质课程资源共同开发、师资交流轮岗、学区走教等方式,引进一流学校管理体系,打造专业够硬、素质够强的教师体系,逐步优化和带动区域教育质量整体提升,以满足未来高端科技人才对子女教育的高标准需求。

 

三是探索形成特色课程体系。高端科技人才非常注重子女的综合素质培养和全面发展,此外因自身从事科研工作的背景,高端科技人才对子女科技创新能力的培养也较为重视。建议一方面科学规划德育、智育、体育、美育相融合的课程体系,同时设置科技、艺术和外语三项特色课程,全面提升学生品德修养、综合素质、运动技能、审美情趣和实践能力,充分挖掘学生潜力;另一方面充分挖掘学生的天分和兴趣点,适当结合区域科研资源优势,开发相关课程体系,共建合作研究实践基地,广泛开展科普活动,让学生能够走出课堂去学习,着力培养科技创新后备人才。

 

四是形成可持续发展的管理体系,打造优质教育资源“续航”机制。完善教育开放合作体系,深化与国内教育发达地区交流合作,共享先进的教育理念和经验,开展多层次、多领域的项目合作,推进互访、互学等学术交流活动;加强与教育科学研究机构和高等院校及研修机构的合作;推进项目合作、互访、互学等学术交流活动,丰富合作交流的形式与内涵;完善与高等教育科研院所的合作机制,创新合作模式。

 

五是高标准建配置国际教育资源,建设国际化教育聚集区、示范区。

 

根据高端科技人才对子女教育国际化的需求特点,通过引进、合作办学等形式,建设国际高中、中外合作办学项目或高中国际部;按照总体学位需求的25-30%配置国际教育资源;在国际教育课程体系设制上采用A-level课程体系;深化教育国际交流合作机制,探索更加多元、有效的国际合作与交流方式;鼓励各级学校与境外学校在教师培训、学生交流、师生互访等领域积极开展合作交流;规范引进优质国际教育资源,推进国际学校发展,提升涉外教育服务供给水平。

 

(北京中观经济调查有限公司 副总经理 王利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