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新质生产力的粗浅认识
习近平总书记在黑龙江调研时首次提出“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一次集体学习时,首次全面系统阐释了新质生产力的重要概念和基本内涵,并在此后多次提及,成为我国新时期发展社会主义生产力的新方向、新指引。
一、新质生产力是指引现代产业体系发展的总统领
我们理解,发展新质生产力是一种统领性的总指引,是新时期社会生产力发展的总统领,代表着生产力的跃迁和发展,区别于并且高于一般的产业发展、业态创新等具体层面,根据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基本原理,生产力就是人类改造自然和征服自然的能力,而发展新质生产力就是抓住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契机,以科技创新为动力,创新性配置生产要素,激发出内生动力,实现生产力的较大幅度提升和发展。
新质生产力的“新”主要体现在发挥创新动力,应用了新技术,催生了新产业、新模式、新动能,是以创新为核心内涵;“质”体现在全要素生产率的提高,以及推进改革创新形成与新质生产力相匹配的生产关系,进而激发要素价值,激发创新力量,以创新为核心动力,提升科技含量,促进数实融合,促进绿色发展,推进生产力实现质的全面提升。
新质生产力包括传统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未来产业等各类产业的范畴,总书记提出“发展新质生产力不是忽视、放弃传统产业”,新质生产力内含的关键性颠覆性技术突破能够促进传统产业转型升级、能够促进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能够支撑未来产业培育发展和形成,致力于推动全面产业体系的持续创新和全面发展,持续提升整体竞争力。
二、发展新质生产力应以科技创新为核心动能
自从工业革命以来,科学技术始终是促进生产力跃迁的核心动力,尤其是在科技创新日新月异的当下,人工智能、元宇宙、量子科技、生命科学、空天科技不断发展,发展新质生产力更加重视科技创新的作用,发挥新型举国体制优势,不断提高前沿性、基础性、原创性技术创新及其能力,推进创新成果转化应用,不断形成先进生产力,运用先进技术,不断催生新产业、新模式、新动能,推动发展新质生产力。
三、发展新质生产力是以绿色发展为底色的高质量发展
新质生产力是以高科技、高效能、高质量为基本特征的,是以绿色发展为底色的高质量发展,有别于以往依靠大量资源投入、高度消耗资源能源的生产力发展方式,本身就是绿色生产力。新质生产力以科技创新为动力,有助于推动新能源、新能源汽车、节能环保等产业发展,能够通过技术创新加快推动产业结构、能源结构和交通运输结构的调整优化,实现绿色低碳发展,能够推动节能降碳技术研发应用,推动节能降碳,助力“双碳”目标实现。
四、发展新质生产力要求提升全要素生产率
新质生产力要不断提高生产效能,要以改革创新为内在动力,不断深化经济体制、科技体制等改革,建立高标准的市场体系,持续释放技术、人才、数据、资金、土地等要素潜力,注重数据、新技术等新生产要素的创新性运用,激发各类要素潜力,体系要素市场价值,最关键的是要培育适应新质生产力发展的创新人才,形成具有新知识、新方法、新理念的高素质、高技能的劳动者,不断提高劳动者的知识储备、文化素质、劳动技能,形成推进新质生产力发展的坚实支撑。
(作者:投资北京研究院 高级研究员 程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