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挥首都“一核”辐射带动作用推动京津冀绿色高质量发展
京津冀地区人口、资源、环境之间的矛盾突出,京津冀三地人均水资源量分别为全国人均水资源量的1/20、1/13和1/7。相对于其他地区,京津冀地区能源结构是典型的以煤炭为主的区域,特别是河北,更是煤炭消费大省,煤炭占其能源消费总量的88%,高于全国平均水平近20个百分点。在碳达峰、碳中和“双碳目标”背景下,区域能源结构低碳转型和绿色发展更加迫切。尤其近期各地“拉闸限电”,对能源资源对外依赖度较高的北京市冲击更大。
投资北京长期研究京津冀协同发展问题。建议在“十四五”时期,充分发挥北京的技术、资金、人才优势,天津的装备制造业和港口优势,河北的矿产、能源、土地和空间优势,以张承保等区域,以能源、环保、资源等领域为重点,以“碳汇”交易、绿色金融、能源技术等为手段,推动京津冀地区绿色发展。
以张(张家口)—京(北京)—石(石家庄)—邢(邢台)方向的系列交通、能源资源管网作为京津冀协同发展的生命线,串联沿途各个能源与材料基地,并接口汇入横向的天然气、电力等能源通道,向京津冀城市群腹地输送能源与物质。以发展新能源与可再生能源为例,北京、天津可侧重分布式能源,突出示范功能和技术服务,而河北可以发挥土地空间优势发展大规模集中式能源,打造生产、自给、外送的能源发展格局。同时,与国家及国际能源大通道进行良好协同,共同支撑京津冀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
(作者:投资北京研究院 常务副院长、高级研究员 张立鹏)
发挥首都核心作用建设京津冀世界级城市群的总体思路示意图